返回

镇国谋士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339章 白捡的功劳!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蒲阳。

    魏国北境重城,南与平阳相望,城北是长城,城外不远便是一望无际的草原。

    原本蒲阳不过一小镇,后来因为戎狄人每年秋冬从此地进入魏国腹心地带打秋谷,这才修建了长城。

    蒲阳以西是河水,以东是魏国腹心地带。

    蒲阳、南曲以及南面的平阳、榆城共同构成了南北四城一条线,既防戎狄,也防大乾。

    大乾与魏国征战多年,虽彼此攻伐,却也有一定默契,那便是不到万不得已,不会攻取蒲阳。

    原因无他,两国都将戎狄视作外邦蛮夷,不服教化。

    两国再怎么打,那也是中原人自己的事。

    若谁放戎狄进了中原,那便是列国的罪人。

    蒲阳之于魏国,恰如渔阳的塞北城之于大乾。

    只是自河西一战后,大乾夺取了平阳、榆城。

    后来即便英武王魏婴亲自去大乾和谈,也只换回了曲水。

    平阳成了大乾钉在楚国南面的一根刺!

    如此一来,蒲阳、南曲的布防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
    戍守此二城的左起也取代王景成了镇西将军。

    自河西大败、遭受重创之后左起便痛定思痛,精练魏武卒。

    因为在河西大战时被大乾军以新式硬弓射伤,他痊愈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命人研制弓箭。

    同时不忘命军中匠造改进盔甲,不断试验抗设能力。

    在此期间,甚至有匠人提出制作一种无缝整板铠甲的建议。

    大体做法是用贴片像做衣服那样正片拼接,以解决板札甲、鱼鳞甲的轻薄问题。

    但问题在于打造这样的盔甲极为耗费生铁,更费人力。

    而生铁对魏国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,此前为打造魏武卒的板札甲时就已经被兵部、户部联名弹劾,称其“耗费太巨”。

    若是河西之战答应了他还能理直气壮地跟朝廷伸手。

    可河西之战是大败,前后损失一万五千多魏武卒,他实在没脸跟朝廷伸手,便只能自己想办法。

    于是他派人在百姓之间挑选熟悉太白山的人,在群山之间寻找铁矿。

    结果还真让他在绵延的太白山中找到了一处铁矿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,他也派人暗中潜入河西之地,想弄清楚大乾那种能穿甲的弓究竟是怎么制成的。

    但从河西之地传来的消息却让他愁闷不已。

    据探子传回来的消息看,河西的大乾军中并没有配备那种可以破板札甲的弓弩!

    这让他也有了猜测:大乾这支弓弩手也是奇军,并不在河西。

    于是他一直想着出奇兵袭取平阳,将大乾军赶回河西。

    只是受限于魏武卒的兵力骤减,他一直没将此事付诸行动,只能通过不断募兵,甚至通过带兵到城外戎狄部落劫掠马匹、牲畜等发小财的方式来稳住兵卒。

    让他意外的是往年草原上的戎狄人一个个穷得叮当响,铁锅不见几口。

    如今的戎狄部落里却有不少的铁锅!

    除了铁锅,盐巴、茶叶这些东西似乎也比往年的宽裕。

    在抓了几个舌头问审问之后他也得知了一些消息。

    原来是大乾在边镇开了两处互市,放开了对铁器、盐巴互换的限制。

    这让原本就对魏、乾局势十分忧心的左起愈发焦灼,迫切想要反攻大乾。

    是以在得知魏国内乱之后,左起激动不已,连忙上书朝廷,希望朝廷能够积极备战。

    与魏国朝臣的角度不同,他在奏章里建议魏惠子的既不是伐韩,也不是攻楚,而是趁机袭乾!

    他在奏章里言明“乾历数代国君,皆宵衣旰食,图取河西、河东两地,志在逐鹿天下……魏在其东,与乾必有死战……

    两国关键在于河东,河东关键在于河东!”

    结果就是魏惠子驳回奏章,并由魏婴给他回了一封信。

    他这才知道,大乾先于他的奏章之前联合齐、赵两国“正告”魏国……

    他从中感受到的是大乾赤裸裸的威胁。

    等到齐伐吴、赵伐燕的消息传到他这里,他更是感受到了浓浓的危机!

    天下风云大变,魏国竟在列国争锋中尽显疲态!

    只怕楚国大乱之事落下帷幕之后,魏国将会进一步衰落!

    “平阳,平阳!”

    左起立于城头,一手按住剑柄,一手握拳砸在城头上,向南而望,满脸怒意。

    “将军,将军!”有人呼喊。

    左起回头,“袁烈?”

    “将军,从长安传来的密信!”

    “长安!”左起目中泛起精芒,“果真?”

    袁烈赶忙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,边递过来边说:“的确是长安城传回的消息。

    之所以现在才传回消息,是因为魏先生现在的处境很危险。”

    “危险?”

    “是,魏

第339章 白捡的功劳!(1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